家居裝修為何頻曝貓膩?這其中,既有商家賺黑心錢的原因,也與監管不力以及業主自身裝修薄弱有關。
裝修藏貓膩暴利是推手
首先是暴利催生。據知情人爆料:“裝修的一般流程是,由家裝公司在外面找業務,然后再轉包給下面的包工頭。當包工頭接到項目時,已經包含了公司 18%-20%的利潤,然后我們根據價目表再往上加15%到20%的利潤,這是我們的收入。賺個30%-35%是行業的平均利潤,不過我所知道的最狠可以 賺到60%”。增項也可獲取35%左右的利潤。
其次是公司管理監管制度的不完善所致。除去家裝公司自設的陷阱之外,裝修工人也愛給業主下套。像裝修材料被調包,裝修工藝不到位多是裝修人員的個人行為,也從側面折射出家裝公司監管制度存在缺失,才使得裝修工人有機可乘。
最后還與消費者對裝修知識了解較少有關。裝修是一門復雜的學問,需要積累從選料到施工再到監工和驗收的知識。大多數消費者對此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裝公司/裝修工人就是利用這一點,蒙騙消費者。
家裝行業暗藏貓膩 不良瓦工的那些事:
陷阱一 報價“低開高走”
例如有的裝修報價單里面列舉了“鏟墻”這一項,后面的報價為“0”。但是等到業主裝修進行到鏟墻這一步的時候,裝飾公司才要求加錢。更有家裝公 司的報價清單列舉的是價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時工人卻以此款材料效果不佳為由,要求業主加錢更換所謂的好材料。多個裝修項目下來,實際費用總是要比報價高幾 倍。
陷阱二 施工合同模棱兩可
前面提到的孫女士便是栽在了合同陷阱里。常見的合同陷阱有工藝約定模糊,材料約定品牌不約定等級、型號。將建委的“設計資質”與“施工資質”混 為一談,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證書來蒙騙消費者。部分掛靠、承包企業故意漏寫“委托代理人”一欄,也不填寫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聯系電話,以便出現問 題后推卸責任。
雖然針對家裝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坑害消費者的陷阱,政府已經出臺了相應的規范,明確規定增項不得超過裝修預算的8%。但是,家裝市場仍曝出種種貓 膩,可見,政策的制約作用還未真正發揮功效,也從側面反映出政策落實不到位的事實。加緊加快政策的切實落實,加大對家裝市場的監督和調控,仍然是規范假裝 市場重中之重的任務。
同時業主需要謹慎小心,杜絕掉入裝修陷阱。掌握裝修流程的報價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