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于交椅的椅具。您知道太師椅的設計原理是什么嗎?太師椅的來歷又是什么?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吧!
太師椅設計原理
太師椅最早見于宋代,流行于清代,其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都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最初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這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太師”坐的椅子。因此,在大眾眼中,太師椅的設計宗旨是“舒適讓位于尊嚴”。事實上,從醫學的角度看來,太師椅是“舒適讓位于健康”――正是由于它“規矩”的造型,才可以發揮預防腰背疼痛的功效。
太師椅的設計原理及來歷是什么
需要強調的是,在三個90度中,腰背部與大腿成90度最為重要,因為腰背部直立時腰椎間盤受力相對較小,后方的肌肉受力也相應減小,這樣才能避免腰背部肌肉過度緊張。如果腰部過度前屈或后仰,腰椎間盤所受到的壓力和剪切力都相應增加,久而久之易造成肌肉損害,甚至椎間盤損傷。
太師椅來歷
在中國古典家具中,有一種以官銜命名的家具十分特別,這就是“太師椅”。太師椅興于北宋,以后在宋元明清的史書、名人筆記以及現今流行的幾部有影響的辭書中均有記載和描述。到底什么樣的椅子才叫太師椅?太師椅的名稱又從何而來呢?
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
太師椅的設計原理及來歷是什么
秦師垣,即當時任太師的大奸臣秦檜。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秦檜坐在那里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吳淵看在眼里,便命人制做了一種荷葉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這段文字除了告訴我們太師椅的名稱由來以外,還清楚地說明,當時的太師椅就是帶有荷葉托首的圈椅。這種拖首的功用類似于現代汽車、飛機靠背椅上的頭枕。一個大奸臣,一個馬屁精,無意中為中國家具史留下了一筆遺產。
有趣的是,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檜與太師椅的種種瓜葛,并將帶有荷葉托首的交椅明確稱為“荷葉交椅”、“太師交椅”,為張瑞義的說法提供一個佐證。
宋人王明清在《揮塵三錄》中記載了當時其他朝臣用太師椅“仰首而寢”的情形,并說“達宦者皆用之”。可見“太師椅”之名流傳頗快。宋代名畫《春游晚歸圖》中將太師椅描繪得十分清晰。圖中一個官員游春歸來,鞍前馬后簇擁十余侍從。其中一個肩扛的就是這種帶荷葉托首的太師椅,用以供主人隨時休息。
太師椅的設計原理及來歷是什么
在明代時,“太師椅”的名稱仍很流行,但椅形已不是指帶荷葉托首的交椅了,而是將下部框式方座,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了。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說:“椅之有杯圈聯前者,名太師椅”。照此推論,似乎凡椅背、扶手呈圈者,皆可謂之為“太師椅”。圈椅是因靠背形狀如圈而得來,古名栲栳樣,“栲栳”是用柳條或竹蔑編成的大圓筐。圈椅的后背和扶手一順而下,不像官帽椅的椅背有高低之分,所以坐在上面不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撐。
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為太師椅。清人李斗《揚州畫舫錄》引《工段營造錄》說:“椅有圈椅、背靠椅、太師椅、鬼子諸式”。把圈椅和太師椅并提,說明清代太師椅不是指的交椅和圈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為太師椅,除了對使用這種椅子的官宦、長輩們表示尊敬外,還因為這種椅子多用獅子紋作裝飾。稱其為太師椅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上就是關于太師椅的設計原理及來歷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更詳細、更專業的家居裝修資訊盡在一起裝修網,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