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6年,埋在市場競爭前方的“地雷”也多了起來。比如產品乏力、價格失力、營銷無力,用戶善變、對手多變、市場常變等等。但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有一個危機明知道卻難以輕易躲開:那就是被同行直接同質化模仿,或者自己直接模仿同行。
歸根到底,當前中國家電市場上出現的一系列危機與亂象,幕后黑手就是“同質化”。其實,在很多歐美日韓企業眼中,中國家電企業的“抄襲模仿能力”無人能敵。
如今中國家電產業上的同質化危機,已經不只是簡單停留在產品和市場等環節,而是快速向上游的技術創新、組織變革,以及下游的終端推廣、用戶交互、售后服務等環節擴張。似乎,就沒有不可以同質化模仿和抄襲的。
令人擔憂,中國家電市場上存在了20多年的同質化危機,不僅在2016年沒有得到有效化解,反而愈演愈烈:這個月A企業的市場終端推廣活動搞的很成功,到了下個月就會迅速演變成這個行業主要企業共同推動的市場促銷活動。這個月B品牌的低價格促銷,到了下個月就變成了C品牌、D品牌的狂歡。
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效果是不是可以,不用管。關鍵就是要快速跟進和模仿。反正同行有的,同行干的,我也得有,也得干。特別是同行已經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產品和活動,一定是要去模仿和借鑒一下的。然后都不用半點的掩飾和變化。
可以說當前在家電企業和家電經銷商之間,同質化已成為一道共同性的“發展挑戰”。誰都想有創新,但誰又都害怕被同行模仿和抄襲。過去,在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的持續增長,這一問題容易被選擇性的忽視和遺忘。但是當整個市場增長的步伐放慢,家電廠商之間的矛盾開始增長,同質化的困惑和挑戰已經是無處不在。
從產品的同質化,到市場營銷手段的同質化,售后服務的同質化,服務承諾的同質化,可以說“到處都是”。比如說,現在一款家電新品出來,不管是黑電,還是白電,或者小家電。典型的規律就是,先由小企業直接模仿抄襲后跟進推出。再過一段時間后,大企業再適當做一些細節上的變化,然后推出相應的產品。
如果將當前市場上眾多中國企業生產的彩電,空調,或者冰箱的品牌標識蓋上,會發現基本上大家都是“同門兄弟”,甚至還會有大量的“孿生兄弟”存在。在這種局面下,家電企業之間相互競爭和較量的唯一出路,就是開打價格戰。然而,價格戰也存在著被快速跟進、模仿的同質化尷尬和危險。
于是很多人就可以在當前的家電市場上,看到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很多企業和商家的價格戰,就從一場價格戰啟動,演變成為一場場持續不斷的價格戰,根本停不上來。最終就變成了周周有活動、月月價格戰。這樣的結果,就有一批同行沒有實力“再跟進、再模仿”。最后堅持下來的家電廠商也不輕松,因為這是一場“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尷尬與無奈。
那么如何打破這種同質化的困局,又如何避免自己的創新不被同行快速模仿和跟進。現在來看,在產品創新上似乎沒有更好的手段,很多家電企業的核心器件供應商都是共同的,模具開發商也是共通的。一些家電企業的新技術產品,真正在市場上也只會有半年左右的領先期。
同樣在市場終端和促銷活動的創新,廠商間其實還是存在差異的,最核心的是執行力和響應速度。這或許是同行無法跟進模仿的。(來源:家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