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來自居然之家的樣本數據顯示:近3年來,定制類產品的銷售額逐步上升,并且自2015年以來全國各店都非常重視定制類產品的經營。2014年定制家具銷售額為19.2億元,2015年銷售額22.9億元,同比上升19.3%;2016年上半年銷售額28.9億元,同比上升26.2%。從數據可以看出,“定制”已經成家居行業一股不可忽視的風潮,曾經只是個“綠葉”的細分行業,如今儼然有與“紅花”爭艷之勢。那么,定制家居到底是真火還是虛火?對企業來說,個性化與規模化的魚與熊掌又是否可以兼得?9月2日,由北京家居行業協會主辦的定制家居高峰論壇上或許能找到答案。
不做定制不賣貨 消費需求催熱行業
消費需求是定制行業火爆最根本的原因。飛美家具總經理周凱軍直言,目前的市場,不做定制不賣貨是種現象。康潔家居董事長王占府的比喻則非常形象:“消費者獲得了指揮棒,再大咖的企業也要服從才能有演奏的資格。”
業之峰董事長張鈞也做了一個“衣服”的比喻,害怕“撞衫”的不只有女人的衣服,還有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家居消費者。張鈞認為,定制提高了房屋的使用效率,滿足了個性化的需求,而且如今的定制家居產品線豐富,價格合理,這些都是推動的因素。“越是高端的客戶對于定制的需求越高。”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晨認為,80、90后如今成為家居建材的主要消費群體,個性化的產品和新穎的設計受到這部分消費者的青睞,在不久將來,定制類產品或將成為家居建材行業的主流。
個性化or規模化 魚與熊掌之爭
個性化和規模化始終是定制行業的一個爭論。KD整體家居總經理嚴紅對此深有苦衷,KD從最初的一扇推拉門到如今的實木全屋定制,一直堅持滿足個性化的定制需求,然而卻很難實現規模化。王占府也認為,“你要滿足消費者這種需要的時候你就不可能有量,因為人工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只有滿足消費者這種定制的需求,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才是真正符合消費者利益。”
飛美家具以定制起家,周凱軍則認為,板式家具定制實現個性化的批量生產并不難。“從2009年開始,飛美家具從設備、軟件等就完全按照定制需求,做大規模化生產。周凱軍認為,一套成熟的軟件和硬件系統足以支撐定制家具企業省料、省時、批量化地生產個性化產品。飛美一直堅持使用愛格板,在環保上絕不含糊。
究竟是滿足大眾消費做規模化定制、還是滿足高端小眾人群的定制?在目前的狀況下,劉晨認為:“定制家居品牌應該堅持細分人群,差異化發展,這才能做出企業的特色。設計是定制的根本,未來設計資源可能會成為各個品牌爭奪最重要的資源。
定制行業的三個“癥結”給家裝公司做定制帶來契機
實創裝飾董事長孫威認為目前定制行業有三個“癥結”,這也給了家裝公司做定制的契機。一是先買家具還是先裝修?二是裝修和家具的風格怎樣才能統一?三是家裝后甲醛超標,到底是家具還是裝修惹的禍?其實這些消費者的尷尬也是家居行業大佬們的一把辛酸淚。
“到底誰來做定制家具基因最純正,傳統的櫥柜、衣柜,還是傳統的家具企業來做,其實我們分析后認為,裝修公司做全屋定制有它先天的基因在”。孫威說,以前做裝修都要現場打柜子,這應該是定制家具的前身。如今定制行業也已經進入工業4.0階段,標準化、信息化、大批量定制。但是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環保標準、定制的時間流程、定制品類的延伸等等。
行業標準化標桿有待勝出 定制考驗品牌軟硬實力
別看這幾年定制在行業里炒得沸沸揚揚,但定制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消費者對于定制的需求本質又是什么?很多人都迷失了。嚴紅認為,盡管定制家居如火如荼,然而很多消費者依然覺得買不到東西。定制必須要回到原點本身,解決根本問題才行。功能性、實用性、設計感才是定制行業發展的前提。
此外,在整個定制家居行業,目前仍然沒有出現“巨無霸”企業能夠定義整個行業。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行業發展方向尚不明了的主要因素:“目前行業內各個品牌都在搶奪定制的陣地。但到今天為止,還缺少一些領軍的企業。領軍意味著行業標準化的標桿,當定制的概念能夠被某些企業所詮釋,發展的方向就能被確定。”
劉晨認為,由于定制類產品的復雜性,從生產、銷售到售后服務等環節都在考驗各品牌的軟硬實力,在目前復雜多變的行業環境下,是否能夠把握住定制類產品的機遇,成為各企業在未來行業中所競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