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在原產國出現10%漲幅的木材,一進中國市場后價漲3成,原因是紅木資源日益稀缺給炒家帶來新的機會。然而,中國紅木家具市場在3年調整后仍未恢復元氣。業內人士認為,預計市場還需要經過兩年左右的調整,量價才能回升。
4月中旬,多地春季家居展會陸續結束,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市場的訂單多于去年同期,整體行情有回暖跡象。另一方面,木材市場價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尤其是進口紅木價格漲幅明顯。
經營紅木家具20多年的豪庭居總經理朱勝勇告訴記者,部分紅木價格與去年年底相比有大幅上漲,如花梨去年年底的通貨(即普通品質的木料)價格為1.5萬元/噸,目前為2.5萬元/噸左右,酸枝去年年底的通貨價格為13萬~15萬元/噸左右,目前已達到18萬元/噸左右。不過,大部分紅木的價格還未能達到2013年左右市場高峰期的價格水平,如花梨在當時的通貨價格為3.5萬~3.8萬元/噸左右,特大木料價格可達4.5萬~5萬元/噸左右,而酸枝的價格基本接近高峰時期的價位。
盡管紅木家具市場在2013年高峰后進入了調整期,仍不能阻擋炒家對紅木的炒作熱情。一個家具廠商陸先生告訴記者,很多家具商找不到“一手”的原材料,只能在市場上購買加價的材料,而手上囤了原材料的炒家又惜售不肯放貨,進一步推高市場價格。“囤木材的比廠商賺得多,也更不費力氣。”陸先生告訴記者,紅木市場的現狀是“面粉比面包貴”。
朱勝勇透露,目前大部分廠商手中有大量家具存貨,因此很多廠商停止繼續生產,如紅木家具最大的集散地福建仙游的家具半成品就足以再銷售2年,巨大的資金壓力令大部分廠商都面臨套現的問題,有的即使虧損都要出貨,尤其是曾經貸款入市的廠商面臨巨大危機。
盡管市場水分不斷被擠出,紅木家具市場的成交量還是沒有明顯增加。朱勝勇告訴記者,目前市場整體成交量是高峰時期的1/3左右。記者走訪廣州多個紅木家具市場發現,前去看家具的消費者比售貨員還少,數百平方米的展廳中往往連一個買家也沒有。水墨村館長郭青對市場較為了解,他觀察到買賣雙方的心理價位在經濟大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出現巨大差距:“買家希望價格有很大跌幅,但紅木家具的材料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比較很大,賣方因為材料上漲原因不可能大幅度降價。”
朱勝勇認為紅木家具市場“混戰”的狀態至少還要維持2年,才能逐漸恢復“元氣”。郭青則認為,材質和工藝的優劣將成為買家衡量紅木家具價值大小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