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門廳放了個羅馬柱,你就說你家是歐式;客廳刷了大白墻加上幾幅清新掛畫,你就說你家是北歐;臥室做了個榻榻米,你就說你家是日式。風格這個東西有這么簡單嗎?但是,如果風格這么難界定,那我家到底是什么?
“壞品味”VS風格
“天?。∵@是什么風格?太丑了!”,“就這種程度,還敢說自己家是美式?”,“我家要是這么丑,我就不曬出來了”blablabla....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如此評判過那些曬家的人們?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把裝修風格想得太理所當然,總感覺沒有選風格就好像沒有辦法裝修一樣!捫心自問,你家那么有風格確定很好看?沒有風格的家就一定很丑?
有時候我們因為預算或是戶型的限定,到最后的實際落地多少都會和當初的設想有出入,而純做吃瓜群眾觀賞的那部分人,他們的焦點全在自我審美和風格定義上。
你真的懂“風格”嗎?
我們熟知的幾個主流風格美式,北歐、日式、地中海、中式等等,其實如果你仔細考究過它們的風格來源,會發現這些風格的起源和歷史都是根據當地的人文景觀,自然氣候和風俗習慣的不斷演變而形成的。
最近兩年大熱的北歐風可以稱得上是識別度最高的,簡單的大白墻加上各種手工裝飾物和簡潔獨特的北歐家具,實在是虜獲了不少人的心。
但其實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
北歐社會人們貧富差距不大,大部分是中產階級,社會的福利制度相當完善,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就體現出平和富足的狀態以及大眾化的審美傾向。北歐當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們非常崇尚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
同樣的歐式、日式、地中海、中式……其實都是這樣形成的。如果你跟設計師說,我就要原汁原味的地中海風格,裝修完的效果和你的期待絕對有差距,但這也正常,因為這跟真實的環境確實也不契合嘛。
其實,不要太束縛于風格的定義,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風格都適合我們啊!而且有些家具、配飾你想買都買不到,弄出來的感覺總會差那么一點兒。如果全然照搬那最后的結果就是費錢!費力!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屋主自己本身就是從事設計或藝術類工作的,有著強烈的審美標準和設計思維,就算沒有設計師的指引也可以獨立完成設計和軟裝搭配。但這類人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
一般對家裝風格的選定分為兩類:一類是對風格有研究且主觀強烈的人,一類是對風格琢磨不定且立場相對薄弱的。前者對風格和居家審美有一定的判斷,他們需要思考的問答是預算和選品。而后者則是最容易陷入風格定義和被設計師牽著鼻子走。
6大人群重新定義家居生活
博洛尼做出全新嘗試——用人群劃分來重置家居風格。提出六大主義:高冷范、女性主張、自然風、溫暖雅致、自由閑逸、精致復古。
--高冷范--
他們白天堅強,夜晚脆弱。他們只站在潮流制高點,知性、干練、矜持、有國際視野,不屑于用性冷淡的外表扮酷,只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撫摸內心深處柔軟的部位。
他們喜歡穿:阿瑪尼,Neil berrat,iceberg
他們的空間基調既是時尚前沿的高級灰,又有自然、本源的生活色彩。
--女性主張--
他們白天脆弱,夜晚堅強。在價值觀不確定的時代,弱勢的文化占上風。當下的社會階層迅速形成,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內心彷徨不安,表現出來的就是資產階級小女子的多愁善感。
他們喜歡穿:阿瑪尼,Neil berrat,iceberg
這種心里需求在家居空間中表現為花卉、圖案、雙跳色、蕾絲、毛毛、珠珠和亮片。這種起源于20年代的art deco風格,當下就是叫女性主張占上風。
--自然風--
他們大道至簡,寧靜我心。不管是豐饒的物質生活,還是平淡的日子,他們在審美上特立獨行,不輕易妥協,追求簡單質樸、環保主義、克制而低調。
他們喜歡穿:無印良品,森女小清新
他們的空間表現為木本色加白,環境素雅、摒棄鮮艷。
--溫暖雅致--
他們外表中庸,內心不凡。面對外部的壓力,他們需要寧靜的港灣,溫暖、溫馨、溫情,不要那些光怪陸離,不出挑、不沖突、不抓眼球,是他們心理需求。
他們喜歡穿:愛馬仕,maxmara,burberry
他們的空間顏色主要使用米、咖、駝色、以及胡桃這些溫暖、穩重的木色,視覺上不出現雙跳色。
--自由閑逸--
他們大隱于世,閑散自在。就像中國古代文人畫中的竹林七賢、山水為伴、聽松弄琴,他們身處世俗,但除了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他們喜歡穿:山本耀司、三宅一生、ann 、安特衛普六
這種內心深處的世外桃源應用在空間中表現為灰白棉、麻、亞光石材鐵藝等天然肌理,沙發松軟、褶皺,裙擺自然垂落。
--精致復古--
他們自信傲嬌、自有主張。他們帶著與生俱來的品質追求,既認可古典元素的價值感,又保持對傳統經典的適可而止。這種融合過的新懷舊呈現出一種內斂的傲嬌姿態。
他們喜歡穿:balmain,chanel,Dior
他們喜歡在基調上將古典元素的頂和墻處理成代表當代的白色,并結合各種精致細節的家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