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城里隨便逛上一圈兒,就會發現,“全屋定制”的招牌幾乎成了每個品牌的標配。從前賣沙發的、賣櫥柜的、賣衣柜的,甚至還有搞裝修的,都一股腦兒地想要占據你家的每個角落。
身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朋友,在裝修前都會抓著天天在市場中穿行的我們,問上幾個回合:某某衣柜家的兒童房怎么樣?我想在某某櫥柜家定個榻榻米,你覺得行么?那個某家裝公司還能把家具給我一起配齊了,這樣就不收設計費了,算算太值了,你就給我個準話,能用還是不能用?
說實話,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還真不是《廣廈時代》說了算,或是可以為消費者做決定的。然而當“全屋定制”撲面而來的時候,你確實應該仔細琢磨琢磨。
全屋大包大攬還告訴你“省心又省錢”
你信嗎?
如果在你為了裝修、買家具而焦頭爛額之時,有人站出來要“幫你全部搞定”,即便你心有懷疑,卻還是恨不得馬上當起“甩手掌柜”站旁邊兒指揮就好。的確,這樣最省心;如果在你四處比價又眼花繚亂之時,有人提供了風格合你心意的全套產品,還有一個“買越多折扣越大”的優惠后,大概你會乖乖簽下合同交出錢包。沒錯,這樣挺省錢。
反觀這些愿意“大包大攬”的品牌,雖然幾乎個個兒都在自己原先的領域內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否具有專業定制整套房子家具的經驗和能力,還真的難下定論。
在定制流行的這幾年,我們的報道中,不少消費者都有過慘痛的經歷:名氣響當當的某品牌,測量、設計、定方案,全程都專業又效率,到了后面的安裝階段,大小問題不斷,各種漏洞百出,拉回工廠來回改了很多次都不合心;家里面積小,設計師以實用為由,每個屋都做了滿滿當當的柜子。由于消費者對板材缺乏了解,雖然全屋算下來花費并不多,但顯然全屋大量的柜子,已經使室內空氣超負荷了,足足放了一年的味兒還是不敢入住;櫥柜、衣柜、電視柜、書柜和衣柜,全都來自同一品牌,花色、造型、材質全都令消費者很滿意。搬家后一開始真正使用,才發現邊角空間沒利用好,兩個柜門總是“打架”,隔板的高度很尷尬,一排帶鎖的抽屜實在沒什么用……很多與生活有關的細節,都讓人很失望。
并不是《廣廈時代》危言聳聽,品牌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后,胃口和野心難免會變大。即便都以為是量一量、畫畫圖、探討一下就能拍板兒的生意,但賣衣帽間的品牌將觸角伸向客廳時,卻未必擅長;賣櫥柜的從廚房走到臥室里,卻不見得專業;至于做了十幾年軟體沙發、板式家具的,恨不得拉上個資深銷售就敢為你整個家負責,也實在讓人惶恐。如此看來,把家交給一個品牌,也意味著要面對更大的風險。完成度高,就省了大心,真趕上沒譜兒的,就相當于把整個家都搭進去了。
你心里的“定制”理想跟商家所謂的“定制”手段
是一回事兒嗎?
說起來,在過去的采訪中,有不少業內人士都普遍向我們傳達了一個同樣的觀點:商家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基于各自對“全屋定制”的不同定義,報價模式、操作流程、生產體系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區別。如果非要追根究底,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偽全屋定制”。
“定制”這個詞本就起源于服裝行業,因此,我們拿高端定制的西裝舉例最貼切。消費者心中對于定制的理解,應該是面料、質感、顏色、款式、尺寸、剪裁都符合人們追求品質和個性的心理,同時,后期還可以增減長度和肥瘦。關鍵點在于消費者介入產品的生產過程,并且獲得強烈的個人屬性。
再轉到“全屋定制”這個話題,消費者的要求可能不像定制一套西裝一樣精細到毫米,但也絲毫不含糊。陳女士帶著一家老小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同樣一個問題拋給全家5口人,得到的答案令人驚訝。年過六旬的父母希望家具不僅樣子簡單大方,用起來也不能太繁瑣,兒女不在家時,自己能做得了飯、找得到東西,生活不費事兒;陳女士希望儲物空間盡可能多,犄角旮旯別浪費,一切裝飾都必須建立在好打掃的基礎上,不求花哨,但必須實用;先生的要求最短,卻最難實現:無論做多少柜子,花多少錢,產品必須環保;而他們6歲的兒子,則天馬行空地說了半個小時——床要上下鋪的,房頂上要畫上飛機,柜子第一層放汽車模型、第二層放機器人,要有自己的桌子、電腦、小沙發,還要有好多好多抽屜裝“秘密”……如上這些,才是消費者最真實的想法。
而商家可真不是這么認為的。某家裝公司提出的“全屋定制”好像并沒有體現太多由消費者主導的屬性,更多的是將主材與成品家具捆綁銷售,從而拉低價格,為消費者節省預算;某板式家具品牌,通過變化花色、縮放尺寸,將同一設計元素放到臥室、客廳、書房的各種家具身上,更像是一個傳統套系的升級版。當你問到餐桌能不能做直徑1米5的?銷售的回答可能是,我們只有1米和1米4的兩種。要說誰能仔細深入到消費者家中,知道全屋的每個空間未來到底是一個什么職業、什么性格、什么愛好的人來使用,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小毛病”,對不起,我們還真的說不出來。
把家交給不太會過日子的人來設計
怎么敢?
一直以來,都有消費者向我們抱怨,逛店時看著產品還不錯,一跟設計師聊,就分分鐘想離開。
愛做飯的馮小姐對廚房要求極高,裝修新家時選擇了口碑不錯的某專業櫥柜定制品牌,然而才出了效果圖,馮小姐就抓狂了。“聊天過程中,我發現這個設計師每天7點出門,晚上9點到家,基本沒有周末,三餐都在外面吃。確實,工作忙我能理解,但讓這種三五年沒下過廚房的,跟家人或許都缺乏溝通的人來為我設計家里互動性最強、最溫暖的空間,我沒法接受。”
在逛市場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全屋定制”服務的大爆發,使得不少做了十來年的銷售瞬間轉型當上了設計師。還有些從前只跟臥室打交道的,把廚房的水電氣當成了主業。要知道,做設計真不是熟能生巧的事兒,專業出身、技能培訓、生活經驗,一個都不能少。如果你還以為櫥柜只要畫好水電圖,衣柜只要平均分布幾個隔板和抽屜,鞋柜只要夠大夠深,這些就是定制了,那商家的錢豈不賺得太容易?
“全屋定制”到底哪家強?
目前還沒有準確答案
說了這么多,那“全屋定制”到底該找誰?展會上、家居城里,總該有個能信的吧?歐派、志邦、索菲亞、飛美、博洛尼、百強、意風、尚品宅配,還是大自然?其實,上面提到的這些品牌,還有更多家居圈兒里有發言權的關鍵人物,心里都有譜兒。有的站出來說一說,有的悶頭混一混。
8月底,當曲美家居將三元橋邊的家具店升級成為“你+生活館”時,我們曾問董事長趙瑞海,這是否意味著曲美開始做起了全屋定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們就是專注做家具設計和制造的,你說你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你做什么,至于全屋定制,那涉及了整個家居空間的設計,可不是干家具的人能做的。術業有專攻,那得需要專業的、有深度的、真正能夠與你溝通生活方式的專業設計師。”
一直致力于做定制的飛美家具周凱軍此前也向我們表示,家居定制服務不僅是指家具,還包括整體設計、軟裝配飾以及售后服務。“成熟的定制并非是高高在上,能踏踏實實研究消費需求,并用優化設計生產將售價回歸合理化更重要。”
不久前剛在居然之家麗澤店開了全屋定制MALL的歐派,雖然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覆蓋居室各個空間,囊括全線產品,在全屋基本不留“死角”的品牌,但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姚剛還是“拎得很清”。他表示,雖然是做櫥柜出身,但目前已經配備了全屋規劃師和產品設計師,基于專業設計能力和對生活的理解,不僅可以設計家具的模樣,還能幫消費者規劃生活的方式。
這回你該明白了,真正的全屋定制應該交給能夠跟你溝通生活方式的人,有的甚至需要從建筑和裝修設計環節就介入。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來說,絕非某個單一品牌就能完全搞定。
如果你真想試一試全屋定制,那么從毛坯狀態開始量房可能是最好的選擇,而后,專業設計師要從生活、審美、功能的角度深入到具體的設計中。空間在前,產品在后,在哪兒儲物、在哪兒睡覺、在哪兒工作、在哪兒娛樂,這些都要深入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后再進行規劃。至于水電改造這項在別人家裝修中最先實施的項目,真的得往后排排了。當家居品牌都在把“定制”當作一種認同感和標志時,希望商家和消費者都記得,房子是為了居住而搭建的,家是為了可持續地生活而創造的。(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方博)